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解读清明节的由来

时间:2017-08-01编辑:梓岚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社牧的这首咏清明,曱已家喻户晓。淸明,时逢阳春三月,大地复苏, 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草木萌动,生机勃勃。在历史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祭扫 陵墓、郊外春游、折柳插门、荡秋千、放风筝等一些淸明独特习俗。然而这一传统节日它究竟从何而来呢?对这一问题民俗研究者们持有不同看法。

一、“淸明”因节气而起。淸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西汉刘安所著〈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曰,斗指己,为淸明。”每年阳历四月五曰(农历三 月)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开始的一天为清明节。《岁时百问》栽万物生长此时, 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古代劳动人民,根据节气迟早,安排农耕。淸明一到, 气温升高,雨最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

二、“清明”是节气的俗演。据南朝宗慷《荆楚岁时记》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就是说从冬至到寒食,中间相隔了一百零五 天。古人的寒食活动在淸明的前两天,寒食同淸明日子相近,又因寒食活动往往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清明这一节气时日就改称淸明节了。罗启荣、阳仁谊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提出,淸明节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节气,二是指节日。节气是时序的标志,节日则包含某种风俗和纪念的意义。

在二十四节气中,俗演为节日的主要是淸明。为什么淸明能演变成节日呢?主要缘干春秋时代的介子推。《荆楚岁时记》记载晋文公与介子推俱亡,子推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推独无得,子推作龙蛇之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推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从此就有了“寒食节' 到了清朝,寒食节渐被滑明节取代,寒食渐渐被人忘记了。

三、清明,起初它只表示天淸地明的意思,是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 成了淸明节。相传大禹治水后,就用“淸明”庆贺天下太平。商朝末年,武王兴兵伐 纣,在牧野大败商军,平治天下。《诗经》说广牧野洋洋、檀车煌煌……肆代大商,会 朝淸明。”《毛书•传释》:“不崇朝而天下清明。”周朝在制定历律,确定二十四节气时,将三月节命名为“淸明”,以标志天地清朗明净。

棄汉两代每逢初一、十五以及二十四节气等日子都要去陵墓祭奠。到了唐朝,开元二十年唐明皇公布了一道命令,《旧唐书》说寒食上墓,礼无经文。近代相传,寝以成俗。士俗之家,宜许上墓, 编为五礼,永为常式。”因寒食与清明相近,淸明又是历来“上饭”之日,所以寒食、清明统一称为清明节。“清明”从古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才正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所具有的独特习俗在唐宋两代已经相当盛行,并有许多佳作流传至今。

淸明节在我国民间相传巳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关于它的来历,学术界至 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下一节:端午节的由来

返回首页>>>中国古代历史未解之谜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