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宿白的贡献及评价

时间:2018-02-01编辑:历史狂流

宿白先生的贡献颇多,主持了三座宋墓的发掘工作,编写我国田野考古纪实的奠基之作《白沙宋墓》。研究石窟寺,创立中国石窟寺考古学。宿白先生被公认为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

宿白先生不仅在学术上为西藏考古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还一直关注西藏的文物保护事业。

保护西藏芒康的古盐井

2009年,已87岁高龄的宿白先生得知云南德钦故水电站即将修建,工程可能导致西藏芒康盐井盐田被淹没,一向关注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对西藏有特殊感情的宿白先生立即命笔给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写了一份情辞恳切的信,不仅表达了保护芒康盐井盐田的心愿,还提出了宝贵的可行性建议。

这封信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局长单霁翔亲自带领工作人员来到芒康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当地藏族民众和基层文物工作者的意见,最终使这处文物纳入国家保护计划,避免了水电站工程的威胁。

芒康,这座茶马古道第一古镇上的千年盐田风景得以延续。

讲台上的一甲子:新中国考古教育的开创者

在宿白先生九秩华诞之际,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创始人之一张忠培这样总结先生为中国考古教育做出的贡献:

“宿白先生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一位主要创办人,同时,他也是被誉为‘考古学的黄埔军校’的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的教学和主要教学管理人员。

我国自50年代起参加考古、文物、博物馆和大学教学工作的绝大多数考古专业人员,无不是宿白先生的直接与间接的学生,宿白先生的桃李不但遍布中国大陆,还分布于境外的一些地区与国家。

宿白先生是中国大学考古学科教育的开山鼻祖,是中国考古学的杰出的教育家。”

宿白先生在考古学教学岗位奉献的一甲子,为中国考古事业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可谓桃李满园,一天星斗。

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主持过北京元大都、金中都,杭州南宋临安城和扬州唐宋城的考古勘察发掘工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北京旧城大声疾呼的考古学家徐苹芳,是宿白先生最亲密的学生和朋友。

在石窟考古、佛教美术领域深有造诣,继宿白先生后成为这一领域优秀代表的马世长,是在宿白先生指引下,走近石窟,走上了佛教考古的道路。

守望敦煌半世纪,被称为“敦煌的女儿”的樊锦诗,也正是参加宿白先生的带领的田野实习中,第一次来到莫高窟。

曾有人这样概括中国考古学教育的发展:“中国考古学的大学教育与中国的考古学学术研究发展到今天,追根溯源,一是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考古研究所,另一是北京大学破天荒地开办了考古专业。”

勇开风气之先的北京大学,1922年即在国学门(后改名文科研究所)成立了以马衡先生为主任的考古学研究室,外聘罗振玉、伯希和等为考古学通信导师。

1983年7月11日,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议决定,考古专业从历史系分出而独立建立考古系,任命宿白先生为第一任系主任,成为北大考古学系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先生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北大考古教育的发展。

北京大学考古系建立后,宿白先生担任第一任系主任

宿白先生1948年即开始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考古教研室任教,虽然于1992年退休,却并未因此而远离讲坛,耄耋之年还在为北大考古系的研究生开设课程,并亲自带领学生进行田野实习。

2001年,年近八旬的宿白先生为考古系的博士生开设了一门汉唐宋元考古课程,主要讲述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听过这门课的学生回忆:“宿先生讲课极为认真,事前都写好详细的讲稿,课上涉及到的引用文献,即便是较大段落,也亲自板书,供大家抄录。讲起课来也很和蔼。”

宿白先生备课的认真,没有亲临课堂的人也能感受到。近年来,文物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宿白先生未刊讲稿,收入了大量的教案、手稿和各类手绘图,先生对待教学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令人折服。

宿白先生重视将文献与实物相结合的学风也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任教的秦大树曾师从宿白先生,在教学中就深受宿白先生这一理念的影响:“宿白先生非常重视和善于在考古研究中运用古代文献。他在教授研究生的课程时,便要求学生‘听历史系的文献课和断代史课’,一是要‘了解历史’,二是要‘学会怎么收集和利用文献’。”

推荐阅读:

宿白生平事迹介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