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探秘:八旬老人独守乾隆帝师朱轼墓22年

时间:2017-01-12编辑:历史狂流

朱轼三十二岁中进士,从政四十余年,康熙五十九年,朱轼任都察院长官左都御史(二品),掌管都察院,这个官职相当于今天的监察部长或中纪委书记。雍正三年授文华殿大学士,担任宰相的职责。经历过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三朝,“元老”就是对他这一身份的认同。朱轼还是一代大儒,当年雍亲王看了朱轼写的《历代名臣传》等著作,才决定请朱轼教授太子弘历四书五经的,因此,这也成就了朱轼一代“帝师”的美名。

石人、望柱、石虎、石羊、石马各一对

见多了帝皇的陵园,初看这神道上的石像生,真的会不以为然。不知是由于岁月的蹉跎,还是我的认知能力有限,除了这高骏的石马和石人,其他两组在很久的时间里我都没有辨认出那为何物?

沈先生介绍,另外两对,跪着的是石羊、蹲着的是石虎。原来从古人开始就是有选择性地进行创作的,一般情况下马在神道上普遍都会比其他动物雕的大,主要是马可以对马鞍进行装饰,所以雕刻也要比其他动物精美些。

看过一篇关于朱轼墓的报导,有记者娇情,让读者辨认两匹马的雌雄。这个问题的确有引吸力,可被沈先生轻轻地批评了一下,他说,神道石刻里能分出雌雄来的,只有南朝的天禄和麒麟,因为雄兽刻有生殖器,其他的动物都没有具体刻画,是分不出雌雄的呢。

陵、园、墓、坟——叫法有规矩

在等级严格的封建社会,官员的墓从规模到石像的排序,无一没有规矩,清代皇帝和皇后的墓称陵,妃嫔、公主、宗室亲王以下称园寝,大臣的墓只能称为"墓",普通百姓的就只能称为坟了。 历史上朱轼墓陵虽屡遭破坏,直到2006年朱轼墓被评为国保后,当地政府对其重修,墓地才得以恢复原貌。至今陵园内还留有一些修缮后的遗物。我注意到朱油礼的脚下就是一块曾经的碑石,新的换上去后,旧物就留在了原地。

 

朱轼墓前无字碑

神道的尽头就是另一通神道碑,以中轴线为准立于坟冢封土之前,是一块无字的墓碑。初见无字碑时,立即想到了最著明的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了。朱轼墓碑不立文字,确实不知是何用意,但也有人认为,这块无字碑原本应该有字的,只是被风化掉了。

三通神道碑均为螭(chī)首龟驼式,神道碑上方镂雕的碑额,那就是螭,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多装饰在碑额﹑庭柱﹑殿阶及印章等,以示高贵。古代帝陵、将相王侯墓地神道碑一般雕成此状。

在270多年的岁月里,朱轼墓曾多次被盗,屡遭破坏,除了没有头的石龟和石羊外,在通往主墓地的路上,就有好几个新坟冢,将陵墓变成了乱坟岗,破坏了文物的整体环境。

这是主墓,在文革中遇到过破坏,现状基本都是重修的。

农民朱由礼,义务守墓22年

守墓人朱由礼今年83岁,小学文化。他姓朱,可与朱轼并没什么关系。当年朱轼墓被评为省保文物时,政府对其进行过修复,他在工地上守材料,后来就成了这里的守墓人。每天在墓地巡视二遍,有人给他统计过,说他这些年走过的路已经超过二万能五千里了,剑形山上的很多路都是被他踩出来的。

守墓工作看似轻松,实则责任重大,越是风大雨大,越是不能睡觉。他说在2000年左右,一天晚上天下起了大雨,他的被子被雨水淋湿。半夜醒来他发现墓地上的一个石人和一匹石马不见了,幸亏发现及时,被有关部门追回。

墓地边这间小屋是他晚上休息的地方,朱由礼鳏夫多年,巡视墓地,收音机就是他唯一的伴侣。

12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