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沧桑岁月中的泰山大众桥

时间:2016-12-08编辑:梓岚

大众桥位于山东省泰山环山路西首,冯玉祥于1935年捐资创建。桥为拱形石砌,上有铁栏,横跨西溪谷口。大众桥东首有冯玉祥墓,1953年建,前临深涧,背依科学山,松柏苍郁,肃穆庄严。

1933年8月,察哈尔抗战失利后,蒋介石分解了冯玉祥在察哈尔的抗日同盟军,并杀害了吉鸿昌等抗日将领,冯无兵可侍,便又到泰山隐居,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携妻带子先后在泰山普照寺、五贤祠、三阳观等地居住,一时名流荟萃,除潜心治学外,他还广植果树,创办学校,建图书馆,在小王庄还办了科学馆,命名了科学山,忙的不亦乐乎,俨然一副不问政事、洹上垂钓之景。

科学馆内有动植物的标本,今泰山疗养院的老病房楼即为其址。从五贤祠等地到科学馆,必经泰山大石峡--泰山西溪之谷也,水流湍急,河床陡滑,而且河床系整块山石铺就,非常壮观(见上图)。原来每逢夏季,泰安市民便在此浣洗大件衣物,床单、被罩晾晒在河床之上,干得快,洗的又脆生,还免费,人们乐此不疲,今已禁止矣。

冯玉祥往来不便,也看到樵牧山民为峡谷所阻,不胜其苦,便生了为劳苦大众办实事的想法,于是决定出资3000元修建一座便民桥。1935年3月始,冯已在科学馆、三阳观、樱桃园等地建房11间,还修葺了三阳观的北大殿,因而当地的石匠、木匠、铁匠、泥瓦匠等技术人员已与之稔熟,尤其是副官潘蕴玉,深得冯的信任,修桥之事便仍有其监工,手枪卫队的士兵义务运送石头,四匠艺人齐上阵,修桥工程热闹开工。

哪成想,到了7、8月份雨季山洪,水势涨大,只得延工,预算的包工费450元长到了1800元,增加了冯的财政困难。水势渐缓后,加班加点,9月份工程行将完工,潘请示后,冯命之为“大众桥”。10月7日,他写了篇文章《大众桥记》,计划刻成三寸见方的大字,刻在桥东的石崖上,地方基本选好。10月19日午饭后,冯组织武训学校的师生和社会各界名流,在桥上搞了个隆重的落成典礼(见下图),从此,利他行的“大众桥”在泰山脚下诞生。

1935年10月31日,由于南京电促甚急,冯玉祥便动身南下,参加国民党的中央六中全会,《大众桥记》的刻石便遥遥无期了,至今没有刻上。不过他却赶上了摄影记者孙凤鸣刺杀汪精卫的著名事件,孙凤鸣被张继抱住,被张学良当场制服;当时陈璧君认为是蒋介石的幕后策划,而痛骂不已;还有人认为是共产党的巧妙安排,刺杀国贼,一时纷纭。后来看了《张学良口述历史》,才知道是远在广东的胡汉民雇凶杀人,让王亚樵安排的,本意是杀委员长,哪知他会后有预感,便没下楼合影而躲过此劫,这位老“乌龟”不仅滑头,而且命硬得很。

话扯远了,大众桥为单孔拱桥,长46.2米,宽2.4米,桥东有一牌坊高耸,桥面有泰山青的条石铺就,中间竖放,两侧横连,桥上有铁栏可凭,刷着红漆,一则防锈,二则青山绿水之间,一抹红色点缀,耀人眼目。栏杆均系手工锻造,铆钉扣合,美轮美奂。可惜,近年不懂文物健康的晨练之徒手推脚搡,两侧栏杆已明显变形,用文物之短命换个人之长寿似乎不妥,但愿文物部门彻底管一管。

桥南有一座草亭,名协和庵,系46年民国元老李烈钧去世后,冯玉祥为纪念好友而建。下图为6月13日清晨,练声的老人们正在亭内高歌《谁不说俺家乡好》。

桥西头有三株古柳一棵梧桐,柳应生在建桥之前,柳下有山泉两眼,一柳已枯而泉不涸,每天在此汲水的人排成长队。泰山水好,东南西北每天带走泉水约30吨,长此以往,泰山的地表水渐小,环境疲态逐渐显现,水也是资源,如何管理,泰山管委会也该议一议了。

大众桥建成后,周边环境大为改观,成为纳凉避暑的好地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泰安拥有24所大中专院校,是仅次于济南、青岛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路上的水校、农大、财校、师专等学生习惯于晚饭后到此乘凉。记得一位齐姓姐姐说过,有一晚,月白风清,女生结伴在桥畔谈理想谈人生,说到兴致处,一人高歌而发,哪知桥对岸泰山医学院的一群男生按律而答,对歌响应,一石激千浪,弦歌对心声,更多的同学内心共鸣,纷纷加入两岸阵营,大有刘三姐对歌之势,场面浩大,声震大众桥。青春活力尽情绽放,浪漫气息流水萦萦,兴尽晚回舟,至晚方散。当时虽没有量贩式,大家还是过了把KTV的瘾。如今桥仍在,人不再,风生水起松涛韵,吹过铁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