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民风民俗 缅甸长颈女:克扬族女子美丽的负担

时间:2017-07-24编辑:历史狂流

拥有十万座佛塔、享有“万塔之邦”美誉的缅甸,—直吸引着众多中外旅客。那里的独脚撑船、长脖子女人、文面人……无不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让人充满了遐想。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近一个富有特色的人群——长颈女,近距离去感受这奇特的緬甸人文景现。

在缅甸有一个民族,叫克扬族。在克扬族人眼中,女子的脖子拉得越长,就越显得美丽。我们都知道,人体的构造其实是存在一个黄金比例的,人之所以能够看起来十分协调,原因也在于此。所以,一般来说,随意更改人体躯干的比例,总令人看起来不舒服,更何况要在人的脑袋下拄着一根长长的脖子呢?然而,奇怪的是,缅甸的克扬族人就是觉得长脖子好看,而且还要越长越好。这才是女子美丽的表现。到底为什么缅甸克扬族人喜欢“长颈女”呢?

追本溯源,我们得从他们多灾多难的历史长河中去寻找原因。克扬族人在缅甸的东部已经生活了好几个世纪。原本

这是一支缅甸山区的少数民族,居住在深山密林里,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自给自足。1948年,由于若开族人的侵略与压迫,他们不得不外逃,翻山越岭走了几天几夜才来到泰北落户,把湄宏顺的山窝当成了第二故乡。

对一个遭受灾难的民族来说,尽管身在他乡,他们仍然在努力地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坚持着自己的图腾崇拜—长颈龙。这种长颈龙被克扬族人视为天地万物之父,是他们族人无所不能的象征,是他们寻求安定美好生活的保护神。说到这里,答案应该很明白,颈女”与长颈龙,这么一比较,我们便会知道,原来克扬族的女人做如此打扮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长颈龙。这也是一个民族对图腾崇拜的极致体现。

当然,有一些人认为这种怪异的装扮目的在于吓跑野兽,也有一些人则说克扬族的男人是故意把他们妻子的脖子弄长的,这样一来妻子就不会被敌对部族掳走了。

“长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这种装束是男权主义思想的遗留产物。男人们只需要取下女人脖子上的一只铜圈,就可以立刻轻而易举地杀死对方。

但如今,克扬族人也极少认真地探究本民族这种习俗的由来。反正这是民族的本色,也是女子美丽与财富的象征,没有谁会去更改。

人类为了追求美,是无所不用其能的。对于克扬族人来说,为了能使脖子更长,女人们付出了很多。

那些“长颈女”其实并不是一出生就脖子极长的,她们也是从普通的女孩子一步步“脱胎换骨”而来的。

克扬族的女孩子大概从5岁的时候开始,就不得不戴上实心铜圈。千万不要以为戴个铜圈像我们平时戴串项链那么简单,这个过程还需要有一个隆重的仪式。先要对女孩进行推拿按摩’尤其是脖子部位。持续几个小时之后,才由擅长此道的人在女孩的脖子上缠上铜圈,有些铜线截面的直径可以达到1.5厘米。上述程序全部完成后,女孩的家人就会请全村人过来庆祝一番。此后的几个月里,女孩得一直戴着铜圈,静静等待脖子发生变化,一直等待到10岁。

不要以为10岁过后女孩们就可以获得解放了,这些铜圈的数量会随着年月的递增而增加。而且在等到脖子完全适应了这些铜圈后,还会把它们换成更紧的铜项圈。10岁的时候,她们不但脖子上套了铜圈,膝盖下也开始绕上铜环,这样就可以让双脚一直保持纤细,据说是为了模仿凤凰细长的双腿。

就这样一直到了25岁,女子脖子上的铜圈会越加越多’据说最多可以戴25只,总重量约有20斤。这些铜圈主要借助锁骨的支撑来拉长脖子,重重的铜圈将女人们的肩骨使劲压下去,使得脖子越来越“修长”,也越来越“迷人”!

美丽下的负担

为了美丽付出这样的代价,实在令人瞠目结舌。然而,除了这个过程的奇特与痛苦之外,女人们在美丽的背后,也承受着沉重的负担。

很显然,每天顶着铜圈,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有诸多难以设想的不方便之处。洗澡的时候,女人们通常会叫上几个比较好的姊妹,一起用祖传草药泡着水轻轻搓洗。她们的颈部据说是连丈夫都看不得的绝对禁地。

“一开始是又疼又重,不过最后总能适应。”一个“长颈女”这样说道,“最苦的是在天热的时候,铜圈热得烫人。”所以盛夏时节,她们只得选择去河水里泡一泡,这样才能给铜圈降一降温。否则,即使天凉快下来,被阳光烤得又热又烫的铜圈依旧可以把一阵又一阵的热浪传到全身。

此外,由于脖子不断被拉长,再加上要承受几斤重的铜圈,“长颈女”的颈椎骨往往十分脆弱,这需要她们孤独地承受,习惯了也就觉得可以接受了。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她们不会得颈椎病吗?

现在,缅甸“长颈女”巳经成为一道十分奇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好奇的游客。每年从十一月份到来年的二月,几乎每天都有将近200名游客去参观“长颈女”。当然,这需要交一定的费用。从游客那里收取参观费是克扬族人唯一的经济来源。可是她们却只能拿到总钱数的一半,其余的全都落入泰国人的腰包。“她们像奴隶一样被出卖了,每月只能挣到28法郎,还必须为了让游客满意而精心装扮……”参观的游客只需要拿出几张钞票就可以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却没有人真正关心“长颈女”的命运。这不也是一种“美丽的负担”吗?


上一节:贝宁寡妇节:剃光头发重获新生的寡妇

下一节:打夫节:印度妇女扬眉吐气的日子

返回首页>>>风格迥异的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