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闻名世界的北京“九坛八庙”

时间:2014-06-11编辑:历史狂流

    九坛八庙指的是京城九坛和京华八庙。九坛,即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诸坛,这些都是明清帝、后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地方;八庙系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和历代帝王庙。太庙,在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内,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兴建,是明清两代封建帝王供奉祖先的场所,即皇帝家庙。

一、北京九坛

1、天坛   

    原来天地、日月、星辰、云雨、风雷诸神一起祭祀。到了嘉靖九年(1530年)在天地坛(今祈年殿,又名祈谷坛)的南端建起圜丘坛,是皇帝冬至日祭天的地方,故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等。原坛面及护栏都是蓝色琉璃砖砌成。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栏板望柱改用汉白玉,坛面改为艾叶青石。坛圆形三层,各层栏板望柱及台阶数目均为阳数(又称“天数”,即九及九的倍数),强调天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坛面除中心石是圆形外,外围各圈均为扇面形,数目也为阳数。坛外围墙两重,内为圆形,外围方形,四周各有汉白玉四柱三门棂星门一座。西南角有望灯台三座,这便是名符其实的“天坛”。于每年冬至供皇帝祭天之用。

2、地坛   

    又名为方泽坛,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路东,是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建,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遵乾隆皇帝之旨喻进行改建,将黄琉璃砖坛面改为艾青石坛面。坛平面呈方形,以象征“天圆地方”之说。坛座北向,汉白玉筑二层方台,中心坛台分上下两层,四周围有泽渠。四面各有棂星门。下层坛台南半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山形纹石雕座,其上共设山形纹石神座十五尊,供祭祀时安五岳、五镇、五陵山之神位;北半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水形纹石雕座,其上共设山形纹石神座八座,供祭祀奉安四海、四渎之神位。清皇帝每年夏至祭祀土地神的场所。

3、朝日坛   

    又名朝日坛,位于在建国门外日坛路东侧,原祭台已毁,现祭台为1985年所重建。坛为方形,坛外围墙为圆形。四面各有棂星门。坛的高度为1.89米,边长为16米。是明清两代帝王于春分日祭日的场所。坛西向,白石砌成一层方台,坛面明代为红琉璃,以象征太阳,清代改为方砖墁砌,四周有谴墙(矮围墙)清乾隆七年(1742)改建于坛西北角。

4、夕月坛   

    又名夕月坛,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外南礼士路西侧,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坛东向,白石砌成,一层方台,四面各有棂星门一座。东门外为瘞(yi)池,东北为具服殿,南门外为神库,西南为宰牲亭、神厨、祭器库,北门外为钟楼。是明、清两代帝王为秋分日祭月的场所。

5、社稷坛   

    位于北京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内。坛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是明代迁都北京所建的第一坛。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封建帝王祭祀社稷神的国家祭坛。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坛的坛区四周,南、西、北不设门。坛的东面辟门,共有三座门。坛是一座台形建筑,“坛制方、北向”,坛体高二层另加筑坛面五色土一层,每面都是汉白玉条石砌筑,自下而上逐层收缩,下层方17.82米,上层方是16.87米,高为0.96米。坛面为五色土,方为14.92米,随方辅筑即中央铺黄色土,东方铺青色土,南方铺赤色土,西方铺白色土,北方铺黑色土。俗称为“五色土”,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坛面对角线中间有方0.51米石柱一块埋入土中,上稍锐微露其末端,称“社主石”。亦称:“江山石”。上锐下方,表示“江山永固”。社稷坛的坛面五色土的方位,正是按照我国古代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东方属木为青色;西方属金为白色;南方属火为赤色;北方属水为黑色;中央属主为黄色的方位色彩铺筑而成的,它明显的体现了“五行”中方位和色彩规定的关系。“人非土不生,非谷不食”,社稷成了封建时代国家的象征与代名词。所以历代皇帝于每年春秋第二个月第一个戊日,要来这里祭祀社神与稷神。

6、祈谷坛   
 

    即天坛内的祈年殿,是每年农历正月15日皇帝祈祀五谷丰登之处。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原名天地坛。坛上有圆殿称大祀殿,是鎏金宝顶三层檐攒尖顶圆形建筑。上檐用蓝色琉璃瓦,中央黄色,下层绿色。格外显出“天圆地方”和“天有九重”之说。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次年将三层檐改用蓝瓦。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祈年殿高38米,直径32.72米。中央四柱代表一年四季—冬夏秋冬。外围两排柱子各有十二根,分别代表十二个月和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殿座三层,每层围有石护栏,外有坛墙一重。祈年殿现在已为北京的标志建筑。

7、先农坛   

#p#分页标题#e#

    位于宣武区永定门内大街西侧,是祭祀神农氏之地,建于明嘉靖年间,坛为砖石砌成,方形一层,长宽各约15米,高1.5米。四面出陛各八级。皇帝于春季第二个月的亥日吉时,来此“躬行祀礼,亲御禾耜”。

8、太岁坛   

    太岁坛,又称太岁殿,位于先农神坛东北,是祭祀太岁神及十二月将神的院落。 建筑有太岁殿,拜殿及东西配殿, 太岁殿正殿祭祀太岁神,东西配殿祭祀十二月将神。在先农坛东北侧,因太岁是值岁之神,皇帝于每年春、冬两季需择吉日来此祭祀,以求岁岁吉祥,国泰民安。

9、先蚕坛   

    位于北海公园东北隅。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原为明代雷霆洪应殿的旧址。总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是当年后妃们祭祀蚕神的地方。每年春季第二个月的巳日,皇后要来此躬行桑礼,以示对农副业生产的关怀与重视。现为北海幼儿园占用。

二、北京八庙

1、太庙

    是供奉本朝故去皇帝牌位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位于天安门以东,为“左祖”规制。陪供有功皇族和大臣。每年四月初一、清明、七月初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皇帝诞辰和忌辰、登基、大婚、凯旋献俘等节庆,皇帝都要来此祭祀。现在是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2、奉先殿

    皇宫内供奉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始建于1417年,清顺治十三年重建,次年(1657年)建成,位于紫禁城东路。每年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大庆典之前,以及每月初一、十五皇帝在此大祭。皇帝祖先诞辰、忌辰、元宵、清明、中秋等日,皇帝在此行礼。

3、传心殿

    皇宫內供奉先圣先师的地方,位于紫禁城内文华殿东。奉有三皇五帝、夏禹商汤、周文周武、周公孔子等像。皇帝于每年经筵前遣官在此祈祷。

4、寿皇殿

    供奉皇帝之影和停放梓宫(帝后棺椁)的地方,始建于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在现址重建,位于景山后正中。每年岁末年初皇帝在此祭祀。现在是北京市少年宫。

5、雍和宫

    原雍亲王(后来的雍正皇帝)府,建成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位于北京安定门内以东。因系“潜龙邸”,后改为著名藏传佛教寺院。

6、堂子

    皇帝祭祀萨满教诸神和满族祖先的地方,清军攻克北京时,即建堂子于玉河桥东,长安左门外。原在台基厂北口路西,后被八国联军焚毁且划入使馆区,于南河沿南口路东重建。每年正月朔日和季春、季秋朔日皇帝在此大祭。后被拆除,现在是北京贵宾楼所在地。

7、历代帝王庙

    皇帝祭祀历代帝王和名臣的地方,坐落于阜内大街,明嘉靖十年(1531年)兴建,主要祭祀我国历代的164位皇帝和79位名臣。始建于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多次重修。位于阜成门内大街路北。2003年全面腾退、复建,整修一新,对外开放。

8、文庙

    即孔庙,皇帝祭孔的地方,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后多次重建,规模仅次于曲阜孔庙,位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每年仲春、仲秋上旬丁日、八月二十七孔子诞辰皇帝在此祭祀。现在为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