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老子故乡鹿邑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7-02-10编辑:梓岚

 

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改真源为卫真和鹿邑同属淮南东路亳州辖。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鹿邑、卫真两县合并,取名鹿邑,治所设置在今县城,属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亳州。从此,县名始一,境域至清末亦无大变化。

明清时期,鹿邑均隶属河南归德。民国时期先后属开封、商丘、淮阳等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鹿邑县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划设置,有过几次较大的变动和调整。

建国初期,鹿邑县先后属淮阳、商丘、开封、周口等专区。1968年6月属周口地区。2000年6月至今,国务院批准周口撤地设市,鹿邑从之。

相传老子得道升仙,骑青牛西去,赐鸣鹿结草衔穗,降于故里,赠于百姓,祝愿这里沃野千里,五谷丰登,人畜繁盛,永无饥荒。今天,城东游园群鹿雕像便是鹿邑的象征。这也是鹿邑县古称“苦”、“鸣鹿”、“真源”、“仙源”的由来。

鹿邑历代名人辈出,代代相传。老子之后,汉代虞诩(xu),秉性刚直,忠而不屈。晋代陈頵,体察民情,怜贫恤苦。宋代陈抟,弘扬《老子》道义,创 《指玄篇》被宋太宗誉为“希夷先生”。明代轩輗、王尧日、田福,风采峻厉,得誉“廉吏”。清朝学者李子金、张跛仙,以及后来活跃在鹿邑县的共产党人,他们 为鹿邑的兴盛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鹿邑的文物古迹众多。经普查发现龙山文化遗址2处,古墓群8处,古建筑6处, 碑碣11通。革 命遗址4处,烈士墓群5处。至2005年末,已公布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

太清宫、老君台、陈抟庵等 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鹿邑有众多的风景名胜,自古以来享有很高的声誉。宋、元、明、清历代都有评选“七台八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