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最新文章
  • 淮海战役的战争起因
    淮海战役的战争起因

    战争起因人民解放军方面1948年9月下旬,济南战役获胜三天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战役、海州国军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主要目标为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第7兵团、李延年第9绥靖区,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这一计划符合中共“歼敌于长江以北”之指导思想,随即得到批准。这就是中共原来预定进行较小规模之 ...

  • 关于淮海战役的后世纪念
    关于淮海战役的后世纪念

    总前委淮北司令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文昌街西侧,名叫文昌宫。1948年11月16日,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在文昌宫成立。总前委商丘司令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闫集镇张菜园村,同时这里也是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邓小平、陈毅、刘伯承等人在此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战斗。从1948年12月31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 ...

  • 对淮海战役的历史评价
    对淮海战役的历史评价

    淮海战役是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同国民党重兵集团展开的决定性的战略决战,最后以解放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是中央军委、总前委的正确决策,华野、中野的密切配合,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的结果。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八十年代,美国西点军校专门派出考察团来到 ...

  • 淮海战役的战争结果
    淮海战役的战争结果

    伤亡损失统计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六十六天。国民党军先后投入七个兵团、两个绥靖区,三十四个军,八十六个师,共约八十万人,出动飞机高达2957架次。解放军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连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地方部队共约六十万人。战役中共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 ...

  • 淮海战役的战争过程
    淮海战役的战争过程

    淮海战役战争过程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9月24日济南失守后,国军总部以为华东野战军需要长时间休整,未能料到华东野战军在济南战役损失不大,能迅速南下进攻徐州,结果大意轻敌。粟裕为迷惑国军,特意在山东开了十几台大功率电台,不停向外发出指令,国军误认为华东野战军主力依然在山东。使徐州剿匪总司令部部署调 ...

  • 平津战役的战争背景
    平津战役的战争背景

    战争背景全国军事形势发生新转折,蒋介石决定暂守北平、天津。1948年11月初,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进行的第一个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所部47.2万人,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由于辽沈战役的胜利和其他战场的胜利,全国军事形势发生了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余万人上升到300万人,从劣势转为优势; ...

  • 平津战役历史回顾
    平津战役历史回顾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个伪“剿匪总司令部”、1个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 ...

  • 平津战役的战前形势
    平津战役的战前形势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京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 ...

  • 平津战役的战前准备
    平津战役的战前准备

    战役前的准备在津、塘方向,中共中央军委原计划先攻塘沽,后打天津。后前线指挥员报告,塘沽东面靠海,其他三面为水渠盐池,不能对敌形成包围,也不便大部队展开。同时判断北平、天津国民党军有突围的可能,因此,建议以少数兵力监视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12月29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了东北野战军的作战计划,并命令第41军迅速归建;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全部由平绥铁路沿线 ...

  • 解放战争的战后动态
    解放战争的战后动态

    “解放台湾”与“反攻大陆”国共双方隔着台湾海峡,均积极厉兵秣马,中华人民共和国打出“解放台湾”的口号,台湾则高呼“反攻大陆”、“光复神州”、“解救苦难同胞”,调停失败的美国则坐等内战结束。海峡大战一触即发,惟1950年的朝鲜战争爆发,原本预备解放台湾的解放军,调往朝鲜半岛进行抗美援朝作战,盘踞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则在麦克阿瑟的支持下积极备战反攻,陆战队编制 ...

  • 解放战争伤亡情况及历史评价
    解放战争伤亡情况及历史评价

    解放战争伤亡情况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负伤104万人,牺牲26万人,失踪或被俘19万人。国民党军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的确切总人数,由于统计角度和渠道不同,有以下两种统计数据: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五零年六月战绩总结公报》发布的统计数字:解放军在整个人民解放战争中先后共消灭国民党正规军554.247万人,非正规军 ...

  • 解放战争国民党和解放军装备对比
    解放战争国民党和解放军装备对比

    装备对比国民党军1946年7月,国民党军的装备大致为1/4美械、1/2日械、1/4“国造装备”(自己生产制造的装备),美械与半美械装备部队最少为22个军(整编师)64个师(旅),交警部队18个总队又4个教导总队;其中45个师(旅)与交警部队为全美械,以装备不是最好的整编第11师为例,装备长短枪11520支,其中冲锋枪等自动武器2370支;火炮四百四十门,其中最大口径的是美制105mm榴弹 ...

  • 解放战争战略围剿与结局
    解放战争战略围剿与结局

    解放战争第四阶段:战略追歼(1949年12月—1955年2月)随着国共内战大势底定,大规模的军事会战已经不可能再出现,战争的规模趋于中小型。略重大的战役只有西昌战役和昌都战役。西南地区部分,由于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西南方残余的军事力量很难再有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进入成都后,便继续一路追击这些已经无法大规模组织战斗的军队。1950年10月解放西康后解放军挺近西藏地 ...

  •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称为:辽西战役、徐蚌会战和平津会战)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济南战役是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也是蒋介石以大城市为主的“重点防御”体系总崩溃的开始。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历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等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实力快速缩减,节节败退。国民党方面的作战失败 ...

  •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防御与反攻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防御与反攻

    中国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1946年6月26日,停战有效期刚过,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中原地区(湖北、河南交界)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就此开始。国民党军队仍称国民革命军,共产党军队则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时期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战略防御时期。期间,国民党依靠优势兵力对共产党解放区展开了全面进攻,但被 ...

  • 中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中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1947年7月,解放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 ...

  • 解放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解放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抗战胜利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28日,日首相铃木表示对公告不予理会,期望通过苏联的斡旋,谋求在对日本有利的条件下结束战争。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各投下了1颗原子弹,引起日本国内巨大恐慌。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在《波茨坦公告》上签字。苏百万大军迅速攻入中国东北。中国军队亦向日军发起全面反攻。8 ...

  • 四平之战:解放战争中一场颇有争议的战斗
    四平之战:解放战争中一场颇有争议的战斗

    四平战役真实伤亡关于四平保卫战的伤亡人数,双方记载并不一致。国军称此战(含追击作战)伤亡官兵4000余人,我军伤亡8万余人,但我军记载自身伤亡8千余人,国军1万6千余人。不管哪个数据更准确,毫无疑问的是,这是林彪军事生涯中最惨痛最耻辱的一次溃败,足以让他铭记终身。不过林彪没有气馁,他吸取了这次失利的惨痛教训,知耻而后勇,终于在后来的辽沈战役一雪前耻,打的国 ...

  • 解放军四平攻坚战失败的原因
    解放军四平攻坚战失败的原因

    四平保卫战,国民党方面称为四平进攻战,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在吉林省四平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防御作战,为“四战四平”之第二战。四平保卫战,是中共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在特定情况下决定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四平之战是谁指挥的四平保卫战的前线最高指挥官是林彪,最高决策者当然是毛主席;国军方面的前线最高指挥官是杜聿明,最高决策者当然 ...

  • 三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前的攻坚战,中国解放战争胜利的曙光
    三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前的攻坚战,中国解放战争胜利的曙光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1、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