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最新文章
  • 一言九鼎涉及历史人物
    一言九鼎涉及历史人物

    成语一言九鼎涉及的历史人物是平原君。话说东周有一国宝,九鼎,是君临天下的象征,世人都想拥有它。当时的周朝势微,又想保住这个鼎,又不敢得罪各个诸侯强国。秦国仗自己兵多马壮,想用武力来强迫周王交出宝鼎,周王(应为周显王〈前321年〉)非常害怕,但又不敢真得罪秦国,这时周出了一个能人,名叫颜率,能言会道,对大王说:“大王,你不用担心,我向东边的齐国借兵求救 ...

  • “一言九鼎”这个成语怎么来的
    “一言九鼎”这个成语怎么来的

    鼎是一种用来烹煮和盛放食物的容器,它本身便是一个象形字。我们看它的字形,还保留着上似锅具、下如支架、中间像灶的样子。在远古时期,人们烧土为陶,鼎也是陶作的。到了商周时代,青铜文化发达起来,鼎也成为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一种器物。除了日常使用的功能外,鼎还是祭祀神灵时所用的礼器。传说大禹在治理九州的水患之后,曾征集了九州之地的矿物金属(主要是铜、锡等),铸 ...

  • 成语“一毛不拔”指的是谁
    成语“一毛不拔”指的是谁

    一毛不拔,汉语成语,意思是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出自《孟子·尽心上》。墨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史称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同一时期,还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他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别人进行侵夺。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禽 ...

  • 关于龙凤呈祥的典故故事和寓意
    关于龙凤呈祥的典故故事和寓意

    龙凤呈祥寓意和象征从传统的寓意来说,龙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神性。凤有喜火、向阳、秉德、兆瑞、崇高、尚洁、示美、喻情等神性。神性的互补和对应,使龙和凤走到了一起:一个是众兽之君,一个是百鸟之王;一个变化飞腾而灵异,一个高雅美善而祥瑞;两者之间的美好的互助合作关系建立起来,便“龙凤呈祥”了。“龙凤呈祥”吉祥物寓意着会带来一 ...

  • 守株待兔的成语典故
    守株待兔的成语典故

    守株待兔释义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原来的经验;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死守教条。此故事用于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守株待兔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守株待兔故事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 ...

  • 筚路蓝缕的成语典故
    筚路蓝缕的成语典故

    筚路蓝缕的意思筚路蓝缕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筚路蓝缕的出处最早出现于《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意思是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路。用以形容创业艰辛。另有出处《史记·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 ...

  • 比肩接踵的成语典故
    比肩接踵的成语典故

    比肩接踵的意思比肩接踵是一个汉语词语,比:挨着,踵:脚后跟。又比肩继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比肩接踵的出处1.清·戴名世《道墟图诗序》:“其间名臣巨儒、魁奇俊伟豪杰不群之士,比肩接踵而出。”又《小学论选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比肩接踵,不可胜数。”2.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下》: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 ...

  • 本末倒置的成语典故
    本末倒置的成语典故

    本末倒置的意思本末倒置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出自宋·朱熹《朱文公文集》:“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意思就是把根本的事和细微末端、较不重要的事先后次序颠倒了。本末倒置的出处《礼记.大学》里有一句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在说明做一件事情,掌握本末终始、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的 ...

  • ​背道而驰的成语典故
    ​背道而驰的成语典故

    背道而驰的意思背道而驰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出自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背道而驰的出处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背道而驰的故事战国时代,魏国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国,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匆忙回国的季梁对魏王说:“我 ...

  • 杯水车薪的成语典故
    杯水车薪的成语典故

    杯水车薪的意思杯水车薪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出自《孟子·告子上》。杯水车薪的出处《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械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杯水车薪的故事从前,有个樵夫砍柴回家,天气炎热,他推了满满的一 ...

  • 抱薪救火的成语典故
    抱薪救火的成语典故

    抱薪救火的意思抱薪救火,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中苏代与魏安釐王的一段对话“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为: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它告诫我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灾祸继续扩大。抱薪救火的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 ...

  • 半部论语的成语典故
    半部论语的成语典故

    半部论语的意思半部论语,是一个成语,指旧时对《论语》的夸赞之辞。出自宋·罗太经《鹤林玉露》。半部论语的出处《鹤林玉露》: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子。”普之相业,固未能无愧于《论语》,而其言则天下之至言也。朱文公曰:“ ...

  • 败军之将的成语典故
    败军之将的成语典故

    败军之将的意思败军之将是一个汉语成语,指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败军之将的出处《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臣闻……败军之将,不敢语勇。”《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败军之将的故事汉初,被封为汉王的刘邦,采用了大将军韩信的计策,暗渡陈仓,攻取了秦国的故土关中地区(今陕西一带),奠定了向东 ...

  • 百折不挠的成语典故
    百折不挠的成语典故

    百折不挠的意思百折不挠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比喻意志坚强,品节刚毅。也作“百折不回。出自汉蔡邕《太尉乔玄碑》。百折不挠的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此成语出自《太尉乔玄碑》,形容不论经受多少挫折,决不屈服退缩的坚强品格。比喻意志坚强,品节刚毅。百折不挠的故事东汉时期,有 ...

  • 百闻不如一见的成语典故
    百闻不如一见的成语典故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的出处《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面对羌患,宣帝意欲起用赵充国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带兵平叛,但这时赵充国已七十多岁,宣帝就派遣御史大夫丙吉 ...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成语典故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成语典故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意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语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意思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叫景岑(cén),号招贤大师,人们称他“长沙和尚”,他经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 ...

  • 百步穿杨的成语典故
    百步穿杨的成语典故

    百步穿杨的意思百步穿杨是一个成语,步:古代的一步指行走时两脚之间距离的两倍,约相当于旧制五尺。杨:杨柳的叶子。比喻善射者,也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本领非常高强。百步穿杨的出处《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唐李涉《看射柳枝》诗:“ ...

  • 白云亲舍的成语典故
    白云亲舍的成语典故

    白云亲舍的意思白云亲舍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思念父母的话。白云亲舍的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白云亲舍的故事狄仁杰是唐朝并州(今山西太原)人,他年轻时曾做过并州法曹参军。当时他的父母远在河阳(今河南孟县),一次,狄仁杰外出办事登上太 ...

  • 白面书生的成语典故
    白面书生的成语典故

    白面书生的意思白面书生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一种说法是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另一种是指相貌较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语出《晋书》。白面书生的出处1、《晋书》:高阳王隆曰:“温详之徒,皆白面书生。”2、《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3、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雪儿呵,偏则把白面奚落。4、明罗贯中《 ...

  • 拔帜易帜的成语典故
    拔帜易帜的成语典故

    拔帜易帜的意思拔帜易帜,汉语成语,意思是拔掉别人的旗帜,换上自己的旗帜。多比喻取而代之。出自《史记·淮阴候列传》。拔帜易帜的出处《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拔帜易帜的故事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带了几万兵东下井陉,攻击赵国。赵王和主将陈馀在井陉口聚集了二 ...

123共 20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