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中国的春运:说说春运那些事

时间:2018-02-10编辑:梓岚

2月1日,一年一度的中国春运正式拉开序幕。

按照此前交通部预测,2018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8亿人次,与2017年春运基本持平。

再往前几年看,2016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超过29.1亿人次;2015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28.09亿人次;2014年春运,全国共发送旅客36亿人次;2013年春运,全国运送旅客总量超过34亿人次。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到,全国春运发送旅客总量在2014年达到高峰后,于2015年开始大幅回落,此后大体维持在30亿人次左右。

这中间发生的变化,主要在于民工潮的退却,高铁、飞机等交通运输运力提升以及自驾游等出行方式的兴起。按照发改委预计,今年的客运结构会发生这些变化:铁路、民航分别增长8.8%和10%,道路下降1.6%,道路客运首次出现负增长。

从昔日的绿皮车到今天的和谐号、民航客机、自驾车,中国人春节集中回家与运力难以满足需求的矛盾在逐渐缓解。不过,高达30亿人次的春运大潮也表明,中国人春节期间回家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过年回家,回家过年”是唯一的选项或首要选择。

既然回家的路这么难,可为什么还是要回家?

其实,不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有一致的答案:消解乡愁,满足亲情!

每到圣诞、春节,那首久远留传的歌曲“回家”(又译“念故乡”,Going Home)都会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断传唱。

尽管有不同的版本,但采用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Dvořák)1893年创作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交响乐》)第二乐章为旋律、由德沃夏克的学生费希尔(William ArmsFisher)作词、由挪威歌手西丝尔(Sissel Kyrkjebo)演唱的“回家”更能让人动容和思乡。

无论是词、曲,还是演唱,都在尽可能地调动着人类所拥有的所有丰富情感,人人都感到自己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回家,回家,我在回家;

家并不遥远,就像隔着一扇开启的门窗;

母亲在盼望着我,父亲也在等待,所有的朋友也在等待着我;

启明星照亮回家的路,无休止的梦境成为过去;

黑暗过去,新的一天到来,全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然而,让中国人回家的一个最根本和最简单的理由是,家就在遥远的地方!数据显示,有72%的国人春运出行是为了回家过年,也有13%的人是选择外出旅游,在别的城市感受不一样的年味,平均出行距离约700公里。

这样,中国的春运就变成了全球蔚为壮观的集中迁徙。#p#分页标题#e#

在40天的时间里,有近30亿人次的人在迁徙,相当于全国人口平均每人出行2次以上;相当于全球70亿人有43%的人在出行;相当于美国全国人口迁徙9次以上(美国3.23亿人),欧盟所有人迁徙6次(欧盟28个成员国,人口5亿)。

尽管回家是疲惫的、焦虑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还是有大部分的国人都要在春天里奔忙在回家的途中,因为回家意味着希望、憧憬、温暖和亲情的满足。

亲人们怀着渴望在等待,丰盛和热闹的年夜饭需要准备,爆竹烟花需要点燃,围炉夜话需要展开,父母儿女兄弟姐妹需要慰籍,人伦亲情需要回应和满足……

春运期间,方便面成为人们充饥的普遍选择

然而,春运又是中国最负重不堪的一场运动,既是世界之最,又空前绝后。从铁道部1954年有记载的春运开始,这场世界之冠的“全民运动会”已经持续了60多年。

在60多年的春节回家之路中,毫无例外地充满疲惫、艰辛、痛苦、慌乱、焦灼、失意,甚至需要付出血与生命的代价。

2013年春节前,春运刚刚启动几天,河南、四川、甘肃、贵州、广西、湖南等地先后发生多起特大交通事故,至少70条鲜活的生命无缘春节。

更让人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的那场大风雪中的春运,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灾难,回家成了很多人的逃难日。雪灾造成电力中断、公路封道、铁路受阻、机场封闭,回家过年的人群滞留在公路、铁路客站、机场。

原本高高兴兴热热闹闹的回家过年成为挨冻挨饿、惊恐不安和流离失所的灾难时刻,堵在高速路上前进不得、后退无望的人,冷冻和饥饿交加,一包方便面需要付出50元,而且还难以买到。

2008年1月26日,受恶劣天气影响,10万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

10年前的那场雪灾导致10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111亿元。

在回家的路上不仅生病的人增多,就连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也比平日激增,原因在于应对回家路上的艰难和煎熬是一种非常剧烈的应激,一些人难以跨越这个坎,无法坦然面对。

春运也是全国性的救灾总动员和总行动,2008年的那场春运更为明显。不仅交通部门,全国各路段的军警、职员、市民、村民都不同程度地投入到抗御这场“春运的灾难”中。#p#分页标题#e#

其实,更早的春运让国人更为难堪和困苦。

购票之难和之苦,以及承受票贩子的盘剥就更不用说了,在火车上“遭的罪”令每个坐火车的人都头皮发麻。一位多年在春运中回家的人说,“每回坐火车回家都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我不再是个人。”

“不再是个人”的感觉,不仅在于没有座位没有水没有食物,还在于根本去不了厕所,只能屈辱地苦苦地憋着。

正因为如此,前几年有人春节回家想到了一个办法——购买成人纸尿裤“备战”坐火车回家,因为火车上人挤人,连厕所里都站满了人,上厕所比买火车票还难!

这个世界上能体谅中国人春运大迁徙之艰难和困苦,危险与焦灼的,大概只有犹太人了。

流落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如果要回以色列的故土,要经历千辛万苦,并且要经历更多的岁月才能摆脱内心的颠沛流离和孤独感。

除非是能够做到心安之处是故乡,选择了安居地为家的犹太人,才不会有回家的煎熬和心灵的痛楚。

还好,今天的中国人回家比之前的绿皮车时代已经大大改观,网购车票、自主选坐、微信支付、刷脸进站、智能导航、接续换乘……让中国人过年回家不仅可能“走得了”,也有可能“走得好”。

包括困扰乘客的上厕所难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不过,这些措施固然缓解了春运难和春运的不便,但根本还是要化解中国人每到春节就集中迁徙的无奈和困苦!

对于国人来说,家不仅充满温暖,而且是每个人的心灵栖息地。但是,在中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又非常遥远,它不在自己的身边和就近之处。

我们面临的是已经存在了多年的城乡和户籍障碍,基于无法实现身安之处是家乡的现实,中国的大多数人必须在春节回家,以解乡愁和完成对家庭的种种责任与义务。

从这个角度讲,户籍制度的藩篱,也阻碍了中国人身安之处是家乡理想的实现,从而加剧了春运的压力。

如果不再受困于户籍的限制,以社会保障卡和身份证作为公民的最基本待遇证明,或能从根本上减少迁徙的次数、数量和规模,让春运这个全球最大最壮观的迁徙不用再年复一年地上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