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赵光义勤政为民待人敦厚

时间:2017-04-13编辑:梓岚

宋代皇帝从太宗时期开始很注意从历史上汲取政治统治的经验教训。

公元983年11月,太宗对大臣说:“朕翻阅前代的书籍,发现君臣之际, 大都情通则道合。所以,众臣有事都不要隐瞒,言论也都可以采用。朕励精求治,众卿等作为朕的耳目,若是施政有缺失,应当悉心上言说明,朕绝对不以居尊自恃,使人不敢说话。”

太宗是个执政勤谨的人,为了把宋王朝的统治基础巩固得更加牢靠,他亲自选拔人才,通过召见当面问答,以观察他们的才能,最终重用提拔优秀者。

他近臣说:“朕每次看见布衣缙绅中有才志受推戴的,就会替他们的父母感到高兴。”每天早上太宗都会到长春殿上朝,听完百官的政务报告,就开始到崇政殿去批阅奏章处理政事。有时候一口气忙到中午饭都来不及吃。

大家今日犹可见到太宗当时所写的碑刻、匾额,他的书法根基不浅,再通过名家指点,勤加练习,所以才会有较深的功力造诣,并不是仅凭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随处题字。知道太宗对书法感兴趣,便有人荐举在书法方面颇有家传的赵州隆平主簿王著,太宗一听非常开心,召为卫尉寺丞、 史馆祗候,并令他详定韵篇,后来又迁为著作郎,充翰林侍书。

皇帝大都有游猎的爱好,而太宗的爱好是读书写字作诗等,并不喜游猎,事实也的确如此。公元988年9月,他对身边的侍臣说:“朕每念古人禽荒之戒,自今除有司顺时行礼之外,更不于近甸游猎。”下令将五坊中所饲养的鹰犬等动物全部放生,并下诏令天下不要再来进献。

有人还不相信,以为太宗只是说说而已,自古以来,哪个皇帝不喜欢别人进贡的猎物。公元992年10月,大将折御卿进贡一些花鹰,太宗立即让人放生了。没想到太宗不是说说,而是来真格的,可谓是言出必行,令人敬佩啊。

太宗对宗教基本上是宽容的态度。在北宋开国后,为了争取得到南方各阶层的大力支持,对佛教采取了适量的保护政策,这是因为佛教在吴越、南唐、后蜀等南方割据小国中十分地盛行。太宗觉得佛教“有裨政 治”,故而特意提倡,在五台山、峨眉山、天台山等处大力修建寺庙,并且还在首都开封设立了译经院释译佛经。

从太祖开宝年间开始在益州雕印的大藏经,直到太宗时才完成,并印发了我国第一部佛经总集。宋朝建国时,各地僧徒还不到6万人,到太宗时竟然增加了4倍多,达到24万人。 太宗本人是重道教而轻佛教的态度。

宽松敦厚是太宗执政的方针。然而,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稳,太 宗在刑狱方面也亲自处理了一些案件。他下诏在禁中设立一个审刑院。各地上奏的案件,必须先由审刑院交付大理寺,待刑部断复后,再交审刑院认真详议后裁决。而审刑院并不归宰相统领,直接由皇帝掌管。

公元981 年4月,太宗下诏:“诸州大案,长吏不亲自处理,往往胥吏旁缘为奸, 拖延经年不能结案。自今长吏每五日处理一次案子,查证确实者即可决断。”

为了避免全国有拖延不决的案子,于是便规定了办案的3种时限:大 案40天,中案30天,小案10天,不需追捕而容易处理的3天之内解决完。同时规定,囚犯如需讯问,必须要聚集官署一块参与,不能直接委托胥吏拷掠。这一政策实施,确实让不少人为之叫好。

公元993年,东京城郊有一个农民跑到官府击登闻鼓,为的仅仅是丢失了一只猪。太宗听说后,便命人赐给那农民钱一千,以此偿还其猪钱。一旁的宰相对太宗这一招有些不知所云,宰相惊讶的眼神自然没逃过太宗的火眼金睛,于是他对宰相说:“像这样的小事如果也要费力气去断案是不是太可笑了。但是推此心以临天下,就可以使天下无冤民。”

太宗总结唐五代以来宦官专权的经验,对宦官驾驭非常严格,不让他们有干政的机会。

作为剑南两川招安使的宦官王继恩,领兵平定王小波、 李顺的起义,中书省便建议让王继恩担任宣徽使。没想到太宗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说:“朕读前代史书,宦官干预政事,乃国之大忌,所以历朝严禁宦官干预政事。宣徽使就是参政的开端。只能授以别的职衔。”宰相说王继恩立有大功,非宣徽使不足以赏酬。太宗听后,更加动怒,于是连同宰相也被谴责了一番,让别议官名,最后创了个宣政使的名目,授职于王继恩。

太宗任用的几位宰相都比较正直坦率。生性刚直的寇准,有一次对太宗奏事,太宗听后不高兴站起身要走,寇准却拉住皇帝的衣袖让他再 坐下直到事情议决以后才罢休。太宗不禁感叹地说:“不愧是真的宰相啊!

下一节:赵光义为何要贬抑祖系?

推荐阅读:《宋太宗赵光义生平事迹介绍大全》

《宋朝十六位皇帝生平事迹大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