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赵光义以文治国

时间:2017-04-13编辑:梓岚

从五代开始起,宋太宗是第一位非武人坐天下的皇帝。在他登基之初也重武,是因为在当时的形势之下,需要他来完成太祖统的一大业,既然武运不昌,那就转而重文,说不定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经过多此的伐辽后仍然没有取得胜利,太宗也失去了往日的锐气;但是在以文治国的方面,他确实有很多值得让人称赞的地方。

开创、修补、完善宋朝的各项典章制度都是他的功劳,这些制度在他在位期间基本都已经成为定制,同时也为宋朝奠定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制度的基础,这样也就不至于像五代各朝那样短命夭折。

两宋之人多言“祖宗之法”,这个“祖宗之法”指的就是宋太祖宋太宗而言,其中太祖的法度主要是集中于政治军事方面,而太宗不仅进一步地完善了太祖法度,而且还在经济文化等方 面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度规范。

隋唐时代虽然开创了科举制度,但是真正完善它的确是在北宋。到了宋朝初期,门阀制度不复存在,科举向文人以及知识分子广泛开放,只要诗赋文章达标,都可以录取。

宋太宗将取士的规模渐渐地扩大,以至于每次的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名额远远地超过了唐代及宋太祖。到了公元973 年以后,殿试基本上都成了定制。

为了更进一步完善此制度,殿试之后在殿前“唱名”,由皇帝分别赐与“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功名。太宗时实行考卷糊名弥封法,有效地防止了考官利用试卷作弊。

宋太宗十分重视科举考试,因此对它也是十分的严格,一定要亲自复试。

太宗非常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自五代以来,昭文馆、集贤院、史馆为三馆,在右长庆门东北,仅有数十间小屋,条件较差,每逢受诏撰述都要移到其他地方。到太祖时期,还是没有过多的改变。

太宗即位的第二年,亲自到三馆视察,虽早有耳闻,但是当他亲眼看到这般寒酸的状况时,忍不住对左右的侍从感叹道:“这样怎么能够蓄天下图书,侍天下贤俊呢?”随后即刻下令,把左升龙门东北车府地变更成为三馆新址。命中使监督督促工匠,日夜兼作。

新三馆的梁宇殿阁,都是太宗亲自规划拟定的,恢弘的气势,精美壮观,都能够和皇宫的建筑相媲美了。一年后工程竣工,定名为崇文院。

到了太宗晚年时期,崇文院以及秘阁的藏书已经十分丰富。较为自负的太宗微笑着对大臣们说:“朕即位之后,想尽一切的办法从多方收拾,抄写购求,现如今终于有数万卷之多。千古治乱之道,并在其中矣。”

太宗在广泛搜求各类图书的同时,他还先后组织了一批知识分子编纂了好几部大型类书。

公元977年3月,太宗刚刚登基几个月就命翰林学士李昉、扈蒙等十多人一起编纂《太平御览》和《太平广记》等书。

但可惜的是,因为年代久远和朝代更替的关系,宋太宗时期所收集的绝大部分图书,至今已经佚失;幸运的是,当时编纂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以 及《文苑英华》这3部书得以保存,给后人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学提供了相当珍贵的资料。

太宗十分喜欢读书,在五代以来帝王当中比较罕见。这跟太宗的父亲赵宏殷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赵弘殷和他的长子赵匡胤都是习武之人,但是这个军人家庭却希望今后能有个学识渊博的读书知礼之人。

当年赵弘殷在淮南任总兵时,攻破的州县并没有先取财务,而是设法搜求各种古书,交给匡义并且经常督促他好好学习。因此匡义精于文业,同时还学会了很多的才能。他不但会作诗,还精通音律,擅长书法,喜欢对弈。

太宗经常会去崇文院读书,并且让亲王和宰相们一同翻阅,当遇到书中的疑难问题时还会亲自解答。有的时候还会把降王李煜等人一同召来参观。

太宗指着汗牛充栋的图书对南唐后主李煜说:“听说你在江南也是好读书之人,这里的简册,有很多都是你的旧物。近来还有读书吗?” 李煜怀着亡国之痛,唯有顿首逊谢。公元992年9月,太宗为了让武将见识一下文儒之盛,于是便召马歩军都虞侯傅潜、殿前都指挥使戴兴等人到秘阁纵观群书。

下一节:赵光义勤政为民 待人敦厚

推荐阅读:《宋太宗赵光义生平事迹介绍大全》

《宋朝十六位皇帝生平事迹大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