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赵光义攻辽败北险成俘虏

时间:2017-04-13编辑:梓岚

宋太宗赵光义大胜了北汉以后,没有就此罢手,而是乘着灭北汉的余威,乘胜追击,于公元976年6月份的时候,亲自率领大军进抵易州。辽刺史刘宇原本就是汉人,所以他直接献城投了宋营。

后来,太宗留下千人的兵力协助刘宇守易州,开始向涿州发起进攻,辽涿州的判官刘厚德也是一名汉人,所以打开了城门接受投降。

宋太宗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他觉得轻易就连续拿下了两座城旗开得胜。于是满怀信心地乘着胜利之势率兵进抵辽之南京(今北京市)城南,命崔彦进、宋惺、孟玄哲、刘遇四将分别率兵四面攻城。没想到这次居然碰到一个不要命的守将——耶律古,他具有非常顽强的抵御力,太宗见状只得亲自督战。

由于宋军围伐时间太久,军心疲惫,久久都不能攻下。辽朝这时正在悄悄地派援军来救。据探报辽军已经到达高粱河。太宗命大军拔营齐起,前去高粱河迎敌。还没有到河边,就看到数万的辽兵越河而来,双方摆开阵势,金鼓齐鸣,战旗飞舞,宋军奋起激战,辽兵伤亡惨重,渐渐后退。

太宗见辽军快撑不下去的时候,随即命令宋军加紧猛攻。就在这时,却意外发现又有两队辽兵,左翼是耶律斜轸,右翼是耶律学古。二人都是辽国有名的将士,有自己的用兵之道,对于突然的来势,宋军显得措手不及,因抵挡不住,节节败退。耶律学古就趁机直取太宗,太宗急忙命令左右护驾,但是诸将已经被辽兵分割散乱难以顾及,太宗仓皇而逃,还好辅超、呼延赞等人及时赶到,奋力掩护,这才保住了太宗,一同南奔向琢州。

太宗为了扭转高粱河的惨败局面,于公元986年正月,诏议亲征,想要挽回自己的面子。但是前次亲征的惨败,尤其是高粱河之战险些成为辽军俘虏的遭遇,令太宗依然心有余悸。

这时,李至乘机进谏,他说:“现 如今京师已经是天下之根本,皇上不得离开辇毂,只需要命令将领出征即可,这样还会显得从容。”

太宗听了他的一番话,就顺水推舟,下令出动30万的大军,兵分三路,分别从东、西、中北上攻辽。曹彬、米信发兵雄州,潘美、杨业(原名刘继业,归宋后恢复本姓杨)出雁门,田重进出 飞狐。

起初的发兵给辽军来了个措手不及,宋军的捷报频频。但是由于宋军在指挥上的失误,导致三路大军各自作战,一时节节败退。战至陈家谷杨业父子率军奋力抵抗,但是因为援军迟迟没到,所以人员死伤惨重,杨业命其子杨延昭突围出去,向大将军潘美求援。战罢宋军大部分溃败,辽军乘胜追击,杨业也身负重伤,后来被辽军俘获,面对辽军的威逼诱惑,杨业不以为然,最后绝食而死。

杨业战败身亡,宋边境危机。云、应、朔诸州官兵弃城而逃,辽军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三州。辽军士气如虹,乘胜突人宋境,深人德(今山东德 州)、深(今河北深县)、邢(今河北邢台)等州,烧杀抢掳,宋朝边民 损失惨重。

宋太宗得知杨业战死,深感痛心,下诏追封杨业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并送布帛千匹与杨家。

大将军潘美、监军王优,贻误战机,至宋军大败,分别处以降官三级和革除官职的处分。军事方面,宋太祖远超宋太宗。

宋太祖赵匡胤行伍出身,身经百战,作战经验丰富。宋太宗赵光义没有指挥重大战役的经验与能力。但他却自诩高明,刚愎自用,为控制军权,大战前亲自拟定阵图,以致前线官兵为其所困,战事鲜有胜绩。

公元988年8月,祈州和涿州、新乐分别失守,宋北部边境岌岌可危。

宋太宗苦无良计,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但是宋太宗对出兵没有一点把握,经过对辽的战争失败,信心已经不复当初。朝中的大臣也都纷纷议论,有的主和有的主战。主和派以宰相李昉为主,分别引用汉唐的历史来劝宋太宗屈己求和。

求和就意味着屈辱,这让宋太宗无法接受。宋太宗又找来赵普等人说:“恢复我大宋的山河,是朕一贯的心愿。伐辽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将军指挥不力。”张洎等主战派见状也纷纷进言献策,主张任贤修政、 省官畜民、加强边地武将的兵权、挑选青年的壮士补充兵力,为再次北上伐辽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失复之地重新收回。太宗听了大喜,但是却没有具体的实施。

到了太宗晚年时期,边陲的战事连续失利,四川地区也相继爆发了起义,宋太宗的施政方针不得不转为重内虚外。至此,宋太宗对辽转变了战 略方针,将攻变守,又派遣使节同辽商议和解。辽朝的萧太后对宋朝数次的北伐一直都耿耿于怀,她见此,一方面命令大军摆平阵势威胁宋军,另 一方面接纳带领党项族各部叛宋的李继迁。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宋太宗只好采取防守的策略,命令大军疏通边地的河道,在宋军驻扎的河北沿边的平原,东从泥沽海口起到保州(今河北保定)西北,加固了 900里边地的河渠塘泊,储水十余尺深,作为天险固守。沿线调派了 3000余士兵、百余艘兵船,分设125铺、28寨戍守,加强对边地的巡视,以防止辽国骑兵的偷袭,又命将士遇到辽兵袭击必须坚壁清野,不允许出兵,如果不得已出兵,也只能披城布阵,临阵的时候不许相杀。

这样一来,让将士面对辽兵束手无策,边地的将士也都得过且过,“如果遇到敌人,就关闭城门为上计”,长此下去导致边地宋军的战力大降,面对辽兵往往有心无力的抵抗,宋军越发势弱。

下一节:赵光义以文治国

推荐阅读:《宋太宗赵光义生平事迹介绍大全》

《宋朝十六位皇帝生平事迹大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