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中国近代史上最大战是哪场?

时间:2016-12-09编辑:历史狂流

就在徐州“剿总”刚刚挂牌的时候,国民党军最高统帅部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全面检讨“剿共”战事。“痛定思痛”之后,蒋介石决心调整作战部署:从分区进剿的攻势作战改为重点防御,彻底集中兵力于徐州、北平、武汉、西安及沈阳这五大要点进行重点防御。根据这个原则,徐州“剿总”也做出相应的部署,将分散部署的各机动兵团收缩到徐州附近,以达收缩战线、集中兵力之目的。而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西渡运河之举,就是这个调整计划的一部分。

渡河追歼与沿河阻击:地理障碍对交战两军的影响

按徐州“剿总”的作战企图,是要以这个坚固据点为依托,实行重点防御与机动作战相结合之战术,以应对解放军即将发起的战略攻势。但事与愿违,对手并没有给他们多少时间。当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从“军事、政治、地形、民情”等方面“否决”毛泽东令其“南下江南”的作战计划的同时,建议集中华东与中原两大野战军之力量与国民党军在江淮地区进行主力决战。

粟裕这个大胆的设想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的批复,几乎没有任何耽搁,部队就开始行动了。

黄百韬至死都不会想明白,仅仅一道运河就挡住了他的十万大军,但为数更多的河流却没能挡住解放军前进的步伐。早在华野总部向全军将士发出“不怕疲劳、不怕伤亡、不怕打乱建制、不怕饥寒、不为小股之敌诱惑,不为河流所阻,坚决追击”的动员令发出之前,许多干部战士就已经这么做了。11月8日午夜,华野九纵27师79团在沂河边追上黄兵团后卫之一部。为了迅速渡河追歼敌军,一营2连3班的十名战士在副排长范学福和班长马选云的带领下毅然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之中,用肩膀托起木板架起了一座永载史册的“十人桥”。

与进攻时的果敢坚决相称的是,解放军各部在依托河流阻击的时候同样是英勇顽强。为解黄百韬兵团之围并企图“聚歼”解放军主力,蒋介石调集各路人马驰援徐州,这其中以黄维的十二兵团的执行命令最为坚决。然而,黄维虽救援徐州心切,却先得突破中原野战军在其前进道路上依托等涡河、浍河布设的层层防线。电影《集结号》里那场小煤窑之战正是无数中野将士在阻击黄维兵团时浴血奋战的艺术浓缩。

战区内的道道河流的确造成了第七兵团逃跑不成和十二兵团救援不力,但还有比这更为致命的,那就是宿县丢了。随着济南、开封、海州与连云港等外围要点的相继丢失,徐州向南的津浦铁路便成为徐州“剿总”所辖部队的唯一陆上通道。而宿县北距徐州75公里,南距蚌埠90公里,不仅扼二者之要冲,更因囤积了大量的弹药粮秣而成为徐州“剿总”的前进补给基地。如此兵家必争之地,其守备却极为空虚。

123共 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