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白莲教起义爆发的经过

时间:2017-09-15编辑:梓岚

乾隆六十年(1795年),湖北各地白莲教首,秘商在“辰年辰月辰日”(嘉庆元年三月初十)共同起事,让教徒制备刀把火药。白莲教的迅速发展和其反清内容,引起了清政府的严重不安,清廷遂下令大规模搜捕白莲教徒。

大批教首、教徒被捕遇害,地方官则以查拿邪教为名,行敲诈勒索之实。“不论习教不习教,但论给钱不给钱”,“不遂所欲,即诬以邪教治罪”。各地教首遂以“官逼民反”为口号,号召教徒奋起反抗。

嘉庆元年正月初七(1796年2月15日),湖北宜都、枝江一带首领张正谟、聂杰人等因官府查拿紧急,被迫提前发起反抗。长阳、来凤、当阳、竹山等县教徒接踵而起。三月初十,襄阳地区的教徒,在王聪儿、姚之富等率领下,按原定日期起义。各路教乱军,互不相属,各自为战,所据山寨或县城,多被清军各个击破。唯有襄阳教乱军采取流动作战的策略,力量迅速壮大,成为湖北教乱军的主力。

在湖北白莲教乱影响下,四川各地的白莲教徒也纷纷响应。九月,达州教首徐添德,东乡(今四川宣汉)教首王三槐、冷天禄等皆各率众发动暴乱。

流动作战

嘉庆二年(1797年)初,襄阳教乱军又开始了大规模流动作战,转战于湖北、四川、河南、陕西,后分三股进入四川。清军只尾随其后,疲于奔命。七月,四川教乱军被清军围困,襄阳教乱军赶到解围,在东乡与四川教乱军会师。各路教乱军按青、黄、蓝、白分号,设立掌柜、元帅、先锋、总兵等职。然而,小生产者固有的分散性与保守性,使教乱军并未真正联为一体,各股仍然各自为战,分散行动。

同年,清廷合州知州龚景瀚献“坚壁清野”之策,嘉庆帝亲政后立即采用。白莲教活动遇到极大困难,他们不得不离开川东北的根据地转战他处。清军终于夺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襄阳士绅梁友谷、南充知县曾自柏、梁山知县方积都凭借这一策略捍卫了一方安定。

嘉庆三年(1798年)三月,襄阳教乱军在湖北郧西被清军包围,首领王聪儿、姚之富跳崖牺牲,余部仍继续斗争。四川教乱军也受到重大损失。余部在张汉潮等率领下,与四川义军联合 。

清廷整肃

乾隆末年,乾隆帝崇奢之风对败坏的吏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宠臣和珅的擅权结党更是使腐败进一步加深,库银连年锐减,吏治每况愈下,川楚白莲教乱爆发后地方局势趋于恶化。对于前朝之弊与当朝之患,嘉庆帝心里十分清楚,改革的关键在吏治,而整饬吏治的关键在于惩办和珅。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嘉庆帝立即对和珅及其党羽采取了行动。直接将白莲教久剿不灭归罪于和珅。和珅一党的覆灭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安定了民心。和珅灭而纲纪肃,嘉庆帝终于掌握朝中人事行政大权,从而加快了平定白莲教乱的进程。

嘉庆帝在明确整肃对象之后就立即采取了行动,首先针对的必然是川楚前线大将。据统计,嘉庆帝自嘉庆四年(1799年)亲政到嘉庆七年(1802年)白莲教覆灭的这四年里,于川陕楚前线作战主要的二十三位一、二品大员,都受过或重或轻的处罚。同时下令各路粮官按旬开报、按月汇奏,军中乱支军饷的情况终于有所好转,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镇压川楚教乱久战无功,嘉庆帝认为单纯的军事手段并不能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于是,嘉庆帝在亲政之后立即逮捕四川达州知州戴如煌、武昌府同知常丹葵等官逼民反的“祸端”。嘉庆四年(1799年)七月,嘉庆帝下令捉拿杀降卒冒功的达州候命福宁,下诏罪己。嘉庆帝又以勒保为经略大臣,明亮、额勒登保为参赞大臣,节制川、陕、楚、豫、甘五省官军进击,从而统一前线指挥。

并晓谕州县办团练,依山隘寨堡,扼守要路,坚壁清野,攻抚并施,使义军处境艰难,荆州教匪首领张汉潮等相继牺牲。嘉庆四年(1799年)底,乱军首领冉天元率部由陕返川,大败额勒登保部 。

由于八旗、绿营兵丁在镇压白莲教的战争中表现十分不力,嘉庆帝在裁撤满族带兵大员的同时重用汉族地主武装,也就是其后著名的团练、乡勇。杨遇春、杨芳与罗思举是汉族地主武装的杰出代表,二杨随从额勒登保转战川陕,功勋卓著。平定教乱之后,杨遇春因功升至陕甘总督,杨芳官至甘肃提督。#p#分页标题#e#

平定教乱

嘉庆五年(1800年)正月,乱军首领冉天元又联合各路义军抢渡嘉陵江,于蓬溪再败清军,斩总兵朱射斗。不久,集兵江油,以伏击再败清军。后因地主团练增援,冉天元被俘杀,余部万余人南下川西腹地,成都戒严 。

嘉庆五年(1800年)三月以前,教乱军处于发展、壮大阶段。教乱军因得到各地人民的支持,所到之处,有群众提供屋舍给他们居住藏匿,有衣食、火药来不断接济他们,有骡马和草料以备他们随时使用,且有各地教徒为乱军作为向导,多次重创清军。嘉庆五年(1800年)四月四川江油马蹄冈战役以后,起义始转入低潮。

嘉庆五年(1800年),清廷提出“随剿随抚,但治从逆,不治从教,剿抚并施”的策略,将参与谋反之“乱民”与习教之“教民”区分开来处置,收效甚好。同时清廷又拿出一套实事求是的招抚措施,“其绥靖之法有三,或清查叛产,或量给流亡绝产,或于南山老林垦荒”,在垦荒地区,嘉庆帝还增设提督、总兵加强军事统治。

为加快平定白莲教乱的进程,嘉庆帝提出“不论教不教,但论匪不匪”的观点。嘉庆五年(1800年)七月,因勒保在川经略半载无功,嘉庆帝又以额勒登保为经略大臣,对白莲教采取“迎截夹击”的战略,效果显著,川楚白莲教陷入困境。

此后,清廷用分而治之的办法瓦解了教乱军。嘉庆六年(1801年),清廷颁布《御制邪教说》,强调将参与造反的“首逆”与受愚弄胁迫的“附众”区别对待,一些教徒或临阵投降,或因朝廷招抚策略的推行而归顺,这些措施加快了平定川楚教乱的进程。

白莲教乱人数从十几万减至几万人,许多重要将领相继牺牲。清政府的“坚壁清野”与“寨堡团练”之策,已逐渐推广并发挥作用。通过筑寨堡、并村落,令百姓移居其中,将民间粮秣给养充实其内,又训练丁壮,进行防守,从而切断了教乱军同人民间的联系,使之无法得到粮草与兵源的补充,力量日渐枯竭。

嘉庆六年(1801年)下半年,白莲教乱军活动基本上只限于川楚陕边境地区,转战在万山老林之中,人数已不超过两万四千,而围剿的清军,则十倍于此。教乱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战斗,至嘉庆九年(1804年)九月,起义终告失败。

嘉庆三年(1798年),襄阳白莲教军在湖北郧西被包围,王聪儿、姚之富皆跳崖自杀。此后,清朝推行团练和坚壁清野战术,筑起大量寨堡,将村落百姓强行移居其中,又训练团练进行防守,从而切断白莲教军队的粮草与兵源。至嘉庆九年(1804年),白莲教军队被全部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