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二战苏德战争初期:苏军死伤100多万人

时间:2016-11-10编辑:历史狂流

1、乌克兰是苏联最重要粮食产区,顿巴斯是重要工业区之一,占领这个地区,可以将乌克兰的农业工业纳入德国的战时经济体系,同时瓦解苏联经济。

德国对苏联作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持久战还是速决战?阵地战还是运动战?消耗战还是歼灭战?如果是持久战、消耗战,占领该地区必然是首选,问题是德国打得起吗?即便假设苏联会永远虚弱下去,德国人的另一阵地仍然有个强大的英联邦,以及采取敌对立场的美国,德国能不对此有考虑?既然所订战略方针就是打一场速决战,占领农业区和工业区能够马上显示短期效应吗?苏联就没有维持数月的粮食储备?顿巴斯工业区的沦陷就足以使苏联遭受毁灭性打击?太自相矛盾了。在摧毁敌人的武装力量之前,就奢谈俘虏敌人的经济资源,这到底是战略远见还是急功近利?

二战苏德战争初期:苏军死伤100多万人

2、高加索地区可以为德国提供其亟需的原油,而燃料是机械化作战的必需元素。

燃料对于德军的短期效应足够显著,但是德国41年的能源状况是怎样的呢?本国及其仆从国开采原油190万吨,利用煤合成燃料410万吨,缴获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储备油880万吨,可以说德国在短期内是不缺油的,也意味着德国的燃料能够支持一次速决的机械化作战,而此时的作战并不是坦克对坦克,而是坦克对步兵。因此石油的重要性也要向后排,至少短期内是这样的。

对于41年的德军而言,什么才是首要的作战目标呢?我对作战的排序是:1信息,2交通,3部队,而核心是部队。首先打信息,是为了将敌人变成盲聋,形成对敌压倒性优势,摧毁敌方通信线是一种方式,最上乘的作品是摧毁敌人的信息中枢,即斩掉敌方最高指挥部,全面刺瞎刺聋敌人。其次打交通,其战略意义自不必说,战术上也是为歼灭敌方部队而服务,如果打信息是挑瞎敌人的眼睛,打交通就是打断敌人的腿脚,使之陷入又瞎又瘫的境地接受死亡。核心是打部队,为什么?因为一切战争归根结底是人的战争,人才是最重要的战争资源,既是战术的也是战略的,既是短期的也是长期的,既是最根本的也是最直接的,对于部队这种既有长期效应、又具短期效应的目标,其他的工业、农业、矿产、政治等目标统统要排次要位置,而闪击战的直接目的就是迅速击溃敌人的武装部队。有人说,部队被歼灭后还可以重新动员,不过,(1)由于训练水平等缘故新动员部队素质不及原部队;(2)新动员需要时间,而闪击战给敌人的时间是最吝啬的。

二战苏德战争初期:苏军死伤100多万人

莫斯科为什么会进入勃劳希奇、古德里安、曼施坦因法眼呢?我归结原因如下:

1、莫斯科是苏联国家机器的心脏,是苏联政治与军事指挥的中枢,既是苏联的大脑也是苏联通信网的中心;

2、莫斯科是苏联辐射状铁路网的绝对中心,占领莫斯科就相当于割裂了苏联铁路网,使苏联兵力难以自由部署,物资不能有效调配,而德国就会占据兵力与物资配送的主动权,为德军下一阶段的行动奠定良好开局。

3、莫斯科拥有400多万的居民,战争潜力深厚,41年9月时周围集结了近100万军队——这是意料之中的,并且随着战役进行,苏联会陆续向此地投入准备不足的部队,而歼灭苏军主力是德军的总目标;

4、莫斯科地区的工业实力;

5、莫斯科作为首都的政治意义……

二战苏德战争初期:苏军死伤100多万人

统观全局,莫斯科是这场战役的重点也是焦点,所以职业军人一开始就认同集中力量进攻莫斯科,战争进行到7月16日,古德里安攻占了莫斯科西部门户斯摩棱斯克,尽管三路进军方案消弱了中路进攻莫斯科力量,但事到如今理所当然要进攻莫斯科了。然而希特勒却选择了乌克兰而不是莫斯科,至于其理由我在前边已评价过。勃劳希奇、哈尔德、古德里安的争取都没有用,他们屈从去执行元首的命令,我想此时最失落的不是勃劳希奇而是古德里安,作为闪击战的一代宗师,他很清醒自己正在出让战争的主动权。等到基辅会战结束时,时间已经到了9月26日,已经是俄国的秋天。

12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