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德军残部的战斗意志令人敬佩!

时间:2017-03-22编辑:梓岚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武器装备非常精良,而且更重要的是德军的战斗意志尤其让人敬佩。一支德军残部竟然将美军挡在城外70天,美军毫无办法。

1944年6月,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盟军终于于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二战欧洲的“第二战场”。面对军队士气不断下降的德军,盟军只用了2个月就攻下巴黎,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将战线一直推向德法边境附近。8月,巴顿将军率领美国第3集团军攻下法国名城兰斯和戈梅兹,随后便制定计划,准备一举渡过摩泽尔河。如果计划成功,那么美军就直接抵达德国的齐格菲防线处。

要知道,被称为“西墙”的齐格菲防线与德国重要的鲁尔工业区只有一墙之隔,如果该防线被突破,那么德国的“大动脉”就会暴露在盟军面前。为此,希特勒特别重视德法边境的防御任务,不仅重新整合了附近的兵力进行布防,还亲自参与防御计划的制定。

此时,盟军也碰到的不小的麻烦。由于突进得太快,巴顿将军的部队与后勤部队越拉越远。加上巴顿并没有听从艾森豪威尔将军由攻转守等待支援的命令,巴顿将军的部队一直深入,燃料和辎重都所剩无几了。这种情况下,巴顿反而更没有暂停调整的意思,他认为如果集合现在所剩燃料,完全可以一举突破摩泽尔河防线。为了保证在进攻时部队侧翼不受德军突袭,巴顿将军决定夺取德军控制下的麦茨城。

这座麦茨城,在德法的历史上就有很重的戏份。1871年普法战争后,法国将洛林割让给德国,麦茨就此成为德国的土地。德军在此经营长达半个世纪,尽管一战后曾短暂回归法国,但很快又在二战中被德军占领,并升级成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麦茨城内有德军士兵1.4万人,不过大多数都是整合的由诺曼底战场上溃退的部队。虽然士气比较低落,但他们对美军的战法和战术都比较了解。

1944年9月7日,美军第5步兵师第2团开始向北部的格拉韦洛特高地进攻,却被德军布下的地雷困扰,进展缓慢。在突破雷区后,美军装甲又遭到德军火炮打击,由于缺少掩体,美军损伤惨重。

9日,美军发动二轮进攻,第7装甲师在美国空军的配合下,呈“地空一体”的模式向德军阵地发动进攻。无奈美军飞机数量有限(只有3个P-47D战斗机中队),无法对坚固的德军工事造成毁灭性打击。即便在增派第90师后,美军依旧无法前进半步。

9月27日,美军再次改变进攻策略,他们集中坦克和各种火炮对德军进行大规模轰击,随后步兵部队趁机向德军阵地突进。然而德军士兵在炮火中依旧顽强阻拦了美军的前进。强攻不下的巴顿开始意识到战术存在问题,他一方面命令第95师继续进攻格拉韦洛特高地,另一方面他命令美军第90、第5师强行渡过摩泽尔河,从而对德军形成包围。

11月19日,在美军各部队相互配合下,战斗局面终于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虽然麦茨城的军事工事足够坚固,但却招架不住美军从各个方向的进攻。美军突破至麦茨城内,与顽强的守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战斗在麦茨城狭小的城区内持续了超过2天,美军才于11月22日彻底攻下该城。而格拉韦洛特高地虽然被美军围困,但补给中断的德军依旧拼死反抗,直到12月19日才弹尽粮绝,不得不选择投降。

虽然麦茨城在地图上的标识并不显著,但在欧洲战场上却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盟军攻下麦茨城后便可以畅通无阻地横渡摩泽尔河,并一路将战线推进至德国本土。虽然诺曼底登陆后的德国已经难以扭转败局,但即便如此,即使是由战败的部队守卫麦茨城,他们表现出的战斗力丝毫不逊于人数占优、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士气高昂的美军,这不得不令人佩服。

从近代到现代,德国人给我们的印象是做事严谨,而且德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非常好,这或许跟德国人与生俱来的性格有关吧。

二战拓展阅读:苏联为何在日本投降之前突袭南千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