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寺庙祠观庵分别指什么 有什么区别

时间:2018-09-05编辑:梓岚

寺、庙、祠、观、庵最初是什么建筑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寺、庙、祠、观、庵等建筑。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说文》云:寺“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西汉建“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九卿中有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即“鸿胪寺”。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改建,取名“白马寺”。后来,寺成为僧人住所的通称。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礼记》曰:“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是帝王的祖庙。汉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作为祭鬼神的场所,它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

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渐增多。

《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据传汉朝道士汪仲都,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